崇明湿地
Chongming Wetland
海岸湿地
2022-06-08
        海岸湿地是崇明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当前崇明海堤外潮间带面积共 425km2,相当于海堤以内陆地面积(1370km2)的 31%。大多数岸段的潮间带上部分布着植被,植被总面积 88.9km2,相当于海堤以内陆地面积的6.5%。潮间带湿地的宽度从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总体上,崇明东滩最宽,北岸次之,南岸最窄。崇明岛周边的潮间带湿地主要包括四部分:东滩湿地、西沙湿地、北滩湿地、南滩湿地。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崇明岛的最东端,是长江口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河口型潮汐湿地。近年来崇明东滩整体呈现淤涨东扩趋势。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崇明东滩0m线向外推进了13km。淤涨面积达到162.7km2。而在2000年以后,受三峡工程影响,东滩淤涨速度减缓。但同时,区域频繁实施的圈围工程,使得2000年以后崇明东滩的潮滩湿地面积稳定在130-150km2。崇明东滩外侧藻类盐渍带上缘生长着先锋物种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群落,随着高程升高,海三棱藨草逐渐被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所取代。
        上海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于此,保护区作为过境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均有近100万只次迁徙水鸟在保护区栖息或过境。经历年调查,保护区记录的鸟类有290种,其中鹤类、鹭类、雁鸭类、鸻鹬类和鸥类是主要水鸟类群。目前已观察到的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鸟类共62种,占保护区鸟类群落组成的21.38%,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15种,如白头鹤(Grus monacha)、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等;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47种,如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等。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有20种。除此之外,保护区还记录中日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协定的物种156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物种54种。

东滩湿地

        崇明北滩湿地位于崇明岛北侧,区域沉积物颗粒较细,滩涂近年来整体呈现淤涨态势。1958-1986年崇明北滩湿地面积由22.4km2增至54.9km2,其后受圈围工程影响滩涂扩张速率有所下降。近年来,随着崇明北滩采明下段持续淤涨,潮滩面积又有所增加,2017年潮滩湿地面积达到63.7km2。北滩潮滩湿地外侧分布有零星的海三棱藨草群崇明岛各区域潮滩面积变化率落,随高程升高,分布有互花米草群落、互花米草芦苇混合群落及芦苇群落。

崇明北滩

 

        崇明南滩湿地面积较崇明东滩及北滩面积较小,大堤外潮滩分布较为狭窄,整体上近年来面积变化不大,部分区域略有侵蚀,沉积物颗粒较粗。植被分布面积狭小,前缘为零星的藨草(Scirpus triqueter)群落,植被整体以芦苇群落为主。

崇明南滩

        崇明西沙湿地位于崇明岛西侧,2m等深线以上的湿地面积约为300hm2,地形较为平坦,遍布大小潮沟及水塘,最大高程约为4.0m。西沙湿地面积变化相对稳定,近年来淤涨速率趋缓。西沙湿地水体及沉积物的盐度较低,人工森林沼泽和天然草本沼泽共同组成了区域的植被带,面积约280hm2。高潮带以人工林为主,中潮带分布有密度较高的芦苇及糙叶苔草。
崇明西沙国家湿地公园就坐落于此,西沙湿地公园是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组成部分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纪念碑所在地,是上海市科委立项的湿地生态修复实验基地。因为潮汐,这里形成了丰富的地形地貌,湿地中港汊纵横,具有湖泊泥滩内河芦苇丛沼泽等不同的湿地形态。另外,潮汐的涨落还孕育了湿地里多样性的动物。

西沙湿地